伊势级战列舰

9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4348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11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伊势级战列舰 资料

伊势级战列舰

伊势(いせ/Ise)是由蛮啾网络、勇仕网络联合研发的移动设备游戏《碧蓝航线》及其衍生作品的登场角色。

其原型为旧日本帝国海军的伊势号战列舰(伊勢(戦艦))

基础资料

本名 伊势

别名

稀有度 精锐

类型 战列

阵营 重樱帝国

萌点 兽耳、姐姐、露脐装、短发、尾巴、武士刀

发色 棕发

瞳色 橙瞳

声优 田村睦心

生日 11月12日

个人状态 解体转生为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写作护卫舰)二号舰DDH-182满排17000吨叫护卫舰还行

亲属或相关人

妹妹:日向

历史原型

伊势级战列舰

伊势级战列舰(いせがたせんかん)是旧日本帝国海军(IJN)建造的战列舰,由原本应为扶桑级3、4号舰的主力战列舰实施了全面修改而成。伊势级共两艘:伊势号、日向号。

身为扶桑级改良版本,伊势级并没有挑战海军尝试进行单舰优越主义的方针,所以主武装上并未修正。但舰政本部仍尽力解决扶桑级已知的设计缺陷,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教训经验,虽然伊势级的主要规格与前代相近,仍有着较平衡的性能。

主要改进舰体中部的火炮布置方式,确保了足够的轮机舱空间。舯部3、4号主炮塔采用背负式的集中布置方式,为此缩短艏楼,副炮集中布置在舰体中前部,减少火炮射击时对上层建筑的冲击以及相互干扰。提升主炮装填仰角提高装填速度。动力系统布局也采用新的方案。考虑到日本人搬运炮弹的体力问题副炮采用140毫米口径。但是由于艏楼缩短,舰体空间减少,居住舒适性大受影响。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相对应的加厚水平装甲。

伊势级作为扶桑级战列舰的改良型服役,不但改善了扶桑级装甲防御贫弱的问题,更可以说是达到世界水准的性能。不过与“伊势”为同时期,采用15英寸炮(380mm炮)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出现后,“伊势”防御力的脆弱程度被评为仍然停留在1913年建造前的水平。另外,当日本海军认识到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的速度能达25节的时候,开始了解只得23节的伊势型确实相当落伍的事实。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列舰部队并未大规模投入;中途岛海战时伊势级投入阿留申群岛佯攻,未与美军接战。1942年伊势级计划改装成航空战列舰,改装工程于1943年完成。1945年7月28日伊势号和日向号被美军舰载机炸沉在吴县军港中,1947年打捞解体。

资料来源:https://wiki.biligame.com/blhx/伊势 碧蓝航线wiki

原型舰简介

伊势号(いせ,IJN Ise)是旧日本帝国海军的伊势型战列舰1号舰,舰名来源于古伊势国,位于现代三重县的中央部分。1915年5月10日在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以“第五号战列舰”为名动工,1916年11月12日下水,1917年12月1日正式服役。

资料来源:https://wiki.biligame.com/blhx/伊势 碧蓝航线wiki

舰船历史

大改装

1921年,“伊势”进行加大主炮仰角角度的改造工程,再于1924年设置炮战指挥场而令舰桥更复杂。并且于1935年8月1日开始,直至1937年3月23日为止进行近代化改装。这次不但加强了水平防御力,亦强化引擎的功率并将烟囱整合,另外增设注排水装置、延长舰尾7.3米,以及加装船腹加强水中防御力。借着这些改装,综合排水量、装甲防御能力、速度、炮击力等数据,就一艘在1945年已近30年舰龄的老舰来说,“伊势”作为一艘战列舰的综合能力,在太平洋战争开战时仍然达到世界标准。但以另一角度来看,“伊势”相较空母与巡洋舰等舰艇不但速度慢,而且需要大量乘组员及耗费大量燃料,也没有能一展所长的地方,另外燃料不足这个长期困扰日本海军的问题使到“伊势”得不到参与海战的机会。

太平洋战争开战

1941年12月8日在太平洋战争(日称大东亚战争)开战时,“伊势”所属第一舰队第二战队,而在进行偷袭珍珠港期间,由于预计需要保护南云机动部队受损伤的航空母舰,所以前往并在太平洋上待命。在南云机动部队的奇袭成功后,“伊势”因任务取消便于12月13日返回濑户内海。1942年2月,“伊势”装备了波长1.5米的试作雷达。5月29日从日本出击,前往阿留申群岛方面,不过没有遇上与美军交战的机会。

改装成航空战列舰

在中途岛海战中损失4艘主力航空母舰的日本海军,有必要齐集一定数量的航空母舰。军令部开始对将旧式的扶桑型战列舰与伊势型战列舰改造成航空母舰的方案进行检讨,期间因就“日向”发生炮塔爆炸事故而失去五号炮塔,就此判断就这样直接改装能够节省改装时间,所以最后决定将“伊势”与“日向”改装成航空战列舰。“伊势”的改装工程于1942年12月在吴工厂开始,于1943年9月完成。航空战列舰“伊势”的第一个最初的任务,就是将物资输送到楚克岛。“伊势”与战列舰“山城”同共作为‘甲支队T3号输送部队’并纳入了第十一水雷战队(木村进少将)的指挥之下,“伊势”舰上载有1278名陆军士兵及物资,更包括战列舰“长门”与“扶桑”用所使用的三式弹,于10月15日从日本出发。另有有资料指出,这时“伊势”舰上亦有积载大和型战列舰“武藏”所需要的46厘米炮弹。20日,抵达楚克。补给作业完成后的31日,与战列舰“山城”、航空母舰“隼鹰”、“大鹰”、重巡洋舰“利根”(引擎故障)及驱逐舰共同从楚克出港、11月6日,返抵日本。

其后在没有搭载飞机底下一直隶属于第十一水雷战队,并一直在吴作为练习舰。1944年5月1日,“伊势”与“日向”共同编成第四航空战队(战队旗舰“日向”、战队司令官松田千秋少将)。并且决定两舰将会搭载第六三四航空队的飞机,在数目方面,“伊势”载有14架水上侦察机瑞云、8架彗星舰上轰炸机,而“日向”则为14架彗星、8架瑞云。“伊势”在5月31日、“日向”于6月7日进入吴工厂船渠加装机枪。该工程原本预计在6月20日完成,而期间因美军第5舰队进袭马里亚纳方面,日本第一机动舰队立刻进行迎击,继而爆发马里亚纳海战。虽然“伊势”立刻停止进行中的工程并作出击准备,但是仍然赶不上参与战战斗。6月23日,正式搭载瑞云及彗星进行弹射训练。9月30日,增设6座12厘米28联装喷进炮。

莱特湾海战

1944年10月,日本军与前往攻击台湾的美军特遣舰队之间爆发台湾空战,并将预定搭载在“伊势”上所属第六三四航空队的飞机投入战斗。美军胜利后,开始对菲律宾实施进攻。另一方面,相信已击沉11艘航空母舰(实际上美军没有损失任何航空母舰)的日本军,开始实施捷号作战以击退准备进行登陆的美军。“伊势”与“日向”为隶属于机动部队本队,并于10月20日从日本出发,参与莱特湾海战。不过,六三四空因先前已投入到台湾空战,所以在日本海军机动部队最后的海战中,“伊势”也是没有搭载任何飞机。10月24日下午3时10分,“伊势”与“日向”从小泽机动部队本队分离往美军方面前进。下午7时在前方确认出现闪光,不过实际上是打雷。深夜,前卫舰队调头,并于10月25日上午7时与本队汇合。

这时进行的对空战斗,为使用松田司令官所提案的弹幕射击,并且有相当的效果,更报告击落大量敌方军机(30~70架)。另外以巡航速度航行期间,一发现敌方的俯冲轰炸机进入俯冲状态时,立即急速转舵,使用这方法回避炸弹亦为相当有效果。这个动作如果以进行攻击中的俯冲轰炸机角度来看,目标将会离开自己的攻击范围且无法瞄准。更甚的是,俯冲轰炸机一旦进入俯冲状态就无法对目标进行大幅的修正,而由于炸弹是十分沉重的物件,若不投下就无法再次上升。这时俯冲轰炸机只能眼白白看着目标安全避开,而自身必须投下炸弹才能再次爬升。

当时“伊势”正为第一群的航空母舰“瑞鹤”、“瑞凤”进行护卫。而近乎没护卫战斗机保护的小泽机动部队受到美军舰载机单方面的空袭,航空母舰“瑞鹤”、“瑞凤”、“千岁”沉没。而轻型航空母舰“千代田”与驱逐舰“初月”则被美军舰队成功捕捉,在往后的炮击战中被击沉。“伊势”与“日向”为求对美军舰队进行还击,因此调头南下,不过最终没有遇上敌人。最终“伊势”舰上有7人战死、重轻伤者80人,此外“伊势”受到4发至近弹击中,导致船腹入水并达800至900吨,舰体向左倾斜1.5度。这时舰上所剩余的炮弹,包括有全部没发射过的主炮穿甲弹、160发主炮对空弹、2000发高角炮通常弹、120000发机枪弹及480发喷进炮弹。在整个对空战斗中总共击落美军军机63架,亦有记录为击落44架、不肯定的有12架,于战斗详报中则有‘应该有相当的数量是重复’的评价。

直至终战

10月29日,“伊势”返回吴。11月1日,弹射机被拆除,“伊势”失去航空战列舰机能。 大战末期,日本国内石油、橡胶等资源枯渴。为此“伊势”参加“北号作战”,打算强行突破在盟军制海权控制之下的南中国海并运送资源。11月9日,从佐世保出港,航向南方。该作战不断受到美军潜艇及军机袭击,甚至多次出现试图以高角炮拦截即将命中的鱼雷等危险场面。1945年2月20日,如奇迹般在丝毫无损的情况下返回吴,并且成功运回少量必需物资。

其后“伊势”因燃料不足而被指定为“吴镇守府第1预备舰(浮动炮台),另外因受美军的机雷封锁的影响,只能停泊在吴港外的音户町坪井近海。于7月24日的吴港空袭中,受到美军特遣舰队舰载机的攻击,舰桥被直击弹击中,以牟田口舰长为首的20名主要指挥官战死,入水量达5000吨。7月28日,师冈勇高射长成为舰长代理后,在进行曳航到吴工厂第四船渠的作业期间,再次受到美军舰载机的空袭,被11枚直击弹命中后重创坐沈,战死者达573名。空袭后,“伊势”二号炮塔固定在最大仰角的状态,而膛内仍然留下已完成装填的三式弹。由于担心因火灾引致爆炸,因此向着吴市街方向发射该炮弹,于发射后二号炮塔仍然固定在最大仰角状态,但被旋转回舰身正中位置,其后“伊势”完全失去动力。虽然这次主炮发射十分奇怪,但为日本海军战列舰最后进行的大口径炮发射。

终战后,“伊势”被打捞解体,拆成废铁

资料来源:https://wiki.biligame.com/blhx/伊势 碧蓝航线wiki

性能数据

建造船厂:川崎重工神户造船厂

排水量:标准29980吨 常备31260吨 满载36500吨

舰长:全长208.18米 水线长205.74米 垂直线间距195.68米

舰宽:水线宽28.65米

吃水:8.74米

动力系统:布朗·寇蒂斯式蒸汽轮机2基4轴,口号舰本式煤油混烧锅炉24基,45000马力

航速:23节

燃料携带量:燃煤4600吨 重油1411吨

最大续航半径:9680海里/14节

装甲:主装甲带100-305mm 甲板44-57mm 炮塔305mm 炮廓152mm 司令塔152-305mm

武装:6基四一式45倍口径36cm联装炮 20基三年式50倍口径14cm单装炮 4基三年式40倍口径8cm单装高射炮 6基53cm鱼雷发射器

额定乘员:1360人

 

正文完
 
随机文章
评论(没有评论)